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孕妇肥胖增加后代终生心血管病风险

本报讯 肥胖人口迅速增加,影响到近1/3的育龄妇女。5月12日发表于《生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母亲肥胖会损害胎儿的心脏健康和功能。

研究发现,母亲肥胖会导致胎儿心脏的分子变化,并改变与营养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从而大大增加后代日后出现心脏问题的风险。这是第一项表明心脏是由胎儿期接收的营养物质“编程”的研究。

基因表达的变化改变了心脏正常代谢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方式。它们将心脏的营养偏好进一步转向脂肪,而不是糖,结果肥胖雌鼠胎儿的心脏变得更大、更重,心肌也更厚,并显示出炎症迹象。这会降低心脏收缩和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小鼠模型,该模型复制了肥胖女性的生理学和胎盘营养物质输送模式。

在研究中,雌鼠被饲喂高脂肪饮食和含糖饮料,这相当于一个人经常食用汉堡、薯条和碳酸饮料(约1500千卡)。雌鼠一直吃这些食物,直至增重25%。另外50只雌鼠作为对照组则被控制饮食。

研究人员使用超声心动图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成像技术,对子宫内及出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24个月的小鼠幼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后代的基因、蛋白质和线粒体。

结果发现,后代心脏代谢的变化与性别密切相关。雌性胎儿的心脏有841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雄性胎儿心脏则有764个,但在两性中,只有不到10%的基因表达均发生了改变。

不过,性别之间的变化存在差异——雄性心脏功能从一开始就受到损害,而雌性心脏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恶化。

心血管健康和功能持续损害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由雌激素引起的,但性别差异的分子原因尚不清楚。

论文第一作者、科罗拉多大学的Owen Vaughan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母亲肥胖与后代心脏代谢疾病之间存在关联。这项研究提高了人们对相关机制的认识,并为心脏代谢疾病的早期预防铺平了道路。”

他举例说,人们可以根据母亲或孩子的体重指数或性别,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营养建议,或者开发针对胎儿心脏代谢的新药。

研究人员指出,小鼠怀孕时间短、后代多,饮食与人类不同,因此需要在人类志愿者中进行研究,进一步证明母亲肥胖和后代心脏功能关联的确切分子机制。(王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13/JP282462

基因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四川都市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新规施行在即 我国特医食品产业迎利好罕见病等类别特医产品将优先审评,时限缩减至30个工作日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全文]
    2023-12-26 02:16
  • 21日是夏至节气,长江中下游一带近日已进入梅雨季节。当梅雨季撞上夏至,我们该如何养生保健?武汉市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江波详细介绍了夏至养生的注意事项。防暑避凉少饮冰江波介绍,夏至节气养生,最重要的就是防暑避凉。尽量少喝冰饮少吃冷食,在空调[全文]
    2023-06-26 02:00
  • 增加体育锻炼时间 培养正确用眼习惯(防控青少年近视大家谈③)核心阅读保护孩子视力,学校是重要一环。各地中小学校拿出不少举措:落实教室采光和照明要求,引入专业视力检测机构;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加强体育锻炼;开设用眼健康教育课程,邀请眼科专家[全文]
    2023-06-02 02:06
  • 什么是脑胶质瘤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起源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是神经胶质细胞或前体细胞突变形成的肿瘤,在大脑当中生长,可推挤和破坏正常脑组织,引起相应的症状。世界卫生组织按照肿瘤的恶性程度将脑胶质瘤分为1~4级,1、2[全文]
    2023-05-12 02:01
  • 资料图:杭州一普惠托育机构内。张煜欢 摄中新网3月23日电 23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会上介绍,2022年,学前教育普惠资源进一步增加。据介绍,2022年,学前教育毛入园[全文]
    2023-03-24 02:06
  • 正值冬春交际,医院儿科门急诊近期接诊了多个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的小朋友。有的患儿病情较为严重,表现为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精神差、尿少等症状,大多被诊断为病毒感染,其中最主要是诺如病毒。什么是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一组无包膜RNA病毒,是导致急性胃[全文]
    2023-02-24 02:06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四川都市新闻网 sc.dcxinwe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